中醫(yī)古籍
  • 瓜蔞皮

    拼音注音Guā Lóu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TRICHOSANTHIS來源

    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雙邊栝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摘成熟果實,剖開,除去果瓤及種子,陰干。

    性狀

    本品常切成2至數(shù)瓣,邊緣向內卷曲,長6~12cm。外表面橙紅色或橙黃色,皺縮,有的有殘存果梗;內表面黃白色。質較脆,易折斷。具焦糖氣,味淡、微酸。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霉,防蛀。

    炮制

    洗凈,稍晾,切絲,曬干。

    鑒別

    取本品,置60℃烘干,粉碎,取粗粉約2g,加乙醇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瓜蔞皮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歸經(jīng)

    歸肺、胃經(jīng)。

    性味

    甘,寒。

    注意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功能主治

    清化熱痰,利氣寬胸。用于痰熱咳嗽,胸悶脅痛。

    用法用量

    6~9g。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à Liǎo別名蓼子草、馬蓼、假長尾葉蓼、假長尾蓼、山蓼來源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長鬃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uyn[P.caespitosum B1.var.lon......
  • 拼音注音Bái Tòu Gǔ Xiāo別名透骨消、連錢草、活血丹、見腫消英文名White Ground Ivy出處始載于《中國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桿物白透滑消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echoma biondiana (D......
  • 《中藥大辭典》:白郎花拼音注音Bái Lánɡ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橡樹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生境分布生于中山區(qū)之森林中。分布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約10米。芽卵形,芽鱗銳形或較鈍。單葉互生;長方形或長方卵形,長9~11厘米,......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酒草別名山地菊、假蓬、酒藥草、小白酒草來源菊科白酒草Conyza japonica (Thunb.) Less.,以根入藥。生境分布福建、臺灣、廣西、廣東、四川、云南、貴州。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消炎鎮(zhèn)痛,祛風化痰......
  • 拼音注音Bái Jīn Gǔ Lǎn別名百解薯、千金薯、竹葉薯、金銀帶(《廣西藥植名錄》)。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三筒管的塊根。夏季采集,洗凈切片,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深山林中。分布廣西、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三筒管,又名:青藤。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