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夏季清補為佳

    王海亭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

    冬季進補已為大家所熟知,這是因為在冬季人們的食欲旺盛,吸收好,消耗相對少,滋補品不易變質,所以到了冬季進補已成為習俗。那么是否只有在冬季才能進補呢?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夏季氣候炎熱,出汗多,體力消耗比其他季節(jié)大,又加上日長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夏天,體質都有所下降。因此,人們在夏天,常常是“無病三分虛”。而生各種暑病的人,大都是陰分不足,體質較差,或營養(yǎng)不良,勞累過度。這一類人對暑熱的抵抗力差,難于適應炎熱的氣候,所以說“虛為夏病之本”。因此,人們在夏季可以選用西洋參、石斛、麥冬等益氣生津的藥物適當進補,以調補正氣,改善體質。但夏季進補與冬季有所不同,不能用冬季的進補模式生搬硬套。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清補為佳 夏季進補的食譜應以清熱化濕、清心補脾為主。這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季若用滋膩溫熱的滋補品,如阿膠、鹿茸、紅參、附子、首烏、熟地等反而會“火上加油”,適得其反,最好選擇偏于具有益氣養(yǎng)陰生津的補品,如太子參、枸杞子、北沙參、麥冬、西洋參等,也可配上夏季常用的兔肉、鴨子、菊花、金銀花、綠豆、蓮子、薏苡仁等。

    合理調配 飲食調配得好,有助于增強脾胃的功能。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細糧與粗糧要適當搭配吃,一個星期應吃3餐粗糧;②稀與干要適當安排,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面食、豆?jié){,中餐吃干飯,晚上喝粥;③葷食與蔬菜配制合理,應以青菜、瓜類、豆類等蔬菜為主,輔以葷食。肉類以瘦豬肉、牛肉、鴨肉及魚蝦類為好。此外,要按時進餐,不要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這樣會打亂脾胃正常的功能,導致胃病發(fā)生。

    經常食苦 俗話說,“十苦九補”,多食苦味食品,有利于調節(jié)機體的陰陽平衡?,F代醫(yī)學認為,苦味食品多含氨基酸、生物堿、維生素、苦味素、甙類、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解熱除煩、抗菌消炎、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功效,適合夏季人體所需。

    因人而異 體強無病身體強壯者,一般不需進補,更忌長期進補;若有舌苔厚膩、胸腹脹悶、肢體酸重、小便黃赤等,是濕熱困脾所致,也不能進補,否則有閉門留寇之弊。此外,小兒在夏季喜歡冷飲,易發(fā)生腹痛、厭食、大便不調等腸胃炎癥狀,所以在調補藥中應加些健脾和胃的中藥,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有扁豆、山藥、白術、陳皮、炒萊菔子等。

    忌用膏劑 這是因為膏劑在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很容易變質,即使放在冰箱中也未必安全,不利于長期服用,而且夏季的食欲較差,服用膏劑會影響食欲。

更多中藥材
  • 大家好,中醫(yī)講的痰,通常痰濕并稱,首先是有濕,濕聚成痰,那么濕和痰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是跟肺,脾,腎三臟有關,我們常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腎為生痰之根。痰濕的形成跟這三個臟腑的功能異常有很大的關系。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肺部生痰,肺部......
  •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當令的邪氣,是以涼,燥為主,那么從陰陽五行的角度來說,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那肺屬金通秋涼,秋燥,所以這個秋的涼氣和這個燥性,特別容易侵襲肺部,那最近我也發(fā)現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啊,還有這個病人,這一波兒感冒的病人比......
  • 中醫(yī)常講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濕,瘦的人呢多陰虛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為脾胃虛弱,吸收營養(yǎng)條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謂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陰虛火旺,胃陰虛虛火旺盛導致什么呀?消谷善饑,就是......
  •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總覺得自己困,乏,沒有力氣,身體有一種沉重感,做什么事兒都沒有精神,去醫(yī)院體檢,也沒有發(fā)現什么指標異常,這是怎么回事兒呢?從中醫(yī)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虛實,咱們所說的虛呢?就是氣血不足或者是肝腎不足,那每個人體質......
  •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癥,通過吃抗生素啊和積極治療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還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變成了慢性的支氣管炎,過敏性哮喘等等。特別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這個時令呢,它主要是以涼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