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dīng
  • 拼音:ding
  • 注音:ㄉㄧㄥ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7
  • 漢字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USK
  • 五筆98:USK
  • 五行:
  • Unicode:U+7594
  • 四角號碼:00121
  • 倉頡輸入法:KMN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3758
提交資料
  • 疔字拼音(帶聲調(diào))
    dīng
  • 疔字筆順
    捺橫撇捺橫橫豎
  • 疔字的組詞
    鼻疔 疔瘇 疔毒 疔瘡 紅絲疔 眼中疔,肉中刺 眼中疔 羊毛疔
  • 基本解釋

    dīng ? ㄉㄧㄥˉ ◎ 中醫(yī)學(xué)指病理變化急驟并有全身癥狀的惡性小瘡:疔毒。疔瘡。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dīng? 〈名〉 病名,即疔瘡 [furuncle]。一般發(fā)于顏面及手足等部位,根深形小,其狀如釘,故名。如:紅絲疔;蛇頭疔

  • 漢語字典

    [①][dīng][《集韻》當(dāng)經(jīng)切,平青,端。]疔瘡。

    音韻參考

    [廣 韻]:當(dāng)經(jīng)切,下平15青,dīng,梗開四平青端[平水韻]:下平九青[粵 語]:deng1ding1[閩南語]:teng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疒字部】 疔; 康熙筆畫:7; 頁碼:頁769第04【集韻】當(dāng)經(jīng)切,音丁。病創(chuàng)。【方書】疔形有十三種,紅絲疔宜急用針刺斷疔腫,痛者取菊花葉,搗汁傅之。冬月用菊根,效同。 又【集韻】籀文疒字。詳疒字註。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