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子部
  • 《茶譜》,五代茶書。前蜀·毛文錫撰,一卷,已佚。陳尚君輯本已輯佚文四十一則。毛文錫,字平珪。高陽(治今河北高陽縣東舊城)人。父龜范,成通(八六0一八七四)間為嶺南刺史,歷任潮州刺史等。文錫通音樂,能詩工詞,時名頗重。年十四,登進士第,仕唐宦歷未詳。入蜀依王建,累任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遷承旨。永平三年(九一三)七月,為太子元膺貶逐、拘捕,撾之幾死。太子敗死,仍復(fù)原職,四年八月,遷禮部尚書,判樞蜜院事。通正元年(九一六),兼文思殿大學(xué)士,尋進位司徒。天漢元年(九一七)八月,為飛龍使唐文房所譖,貶茂州司馬。其后事跡無考。撰有《毛司徒詞》三卷,有王國維輯本,錄詞三十二闋。又有《前蜀王氏紀事》二卷,記王建稱前帝事,佚?!恫枳V》一卷,至遲撰于唐亡后不久;前蜀初,已流傳于世,這從康末詩僧貫休《禪月集》卷一七《和毛學(xué)士舍人早春詩》可考知。其詩有云:“茶癖金鐺快”(注云:“舍人有《茶譜》”)?!冻缥目偰俊肪砣?、《晁志》卷一二、《通志·略》四、尤袤《遂初堂書目》、《解題》卷一四均著錄是書。陳振孫《解題》稱“后蜀毛文錫撰”,實誤;此書撰于五代前蜀之初無疑。但因此書久佚,自宋至明真見過此書者,不會太多。乃至對其書作者著錄多誤,如《文獻通考》誤稱為“燕文錫”,《說郛》作“王文錫”,《山堂肆考》又稱“毛文勝”;《天中記》則誤書名為《茶品》等,不一而足。晁公武謂:“記茶故事,其后附以唐人詩文”;實亦未能概括是書內(nèi)容。據(jù)南宋浦國寶《金堂南山泉銘·序》(《全蜀藝文志》卷四四)稱:“毛文錫作《茶譜》,(水品)又增至三十有八”云,則似《茶譜》亦仿《茶經(jīng)》有品水之內(nèi)容,但今已無可輯佚。從佚文看,《茶譜》著重記述中唐以后名茶的產(chǎn)地、品性等,間或附以茶事及茶詩文。從未以后人刊行《茶經(jīng)》時,多取《茶譜》之文作注文,足見此書之價值,是繼《茶經(jīng)》以后的又一部重要茶書。佚文中,附有關(guān)于陸羽、張志和、胡生、志崇、陸龜蒙、蒙山僧及湖常二州太守境會亭制貢茶的茶故事七則,唐人詩文則無存。這有兩種可能:一為詩文已佚,今已無從搜輯,二為《晁志》誤記?!恫枳V》佚文中涉及唐七道三十六州產(chǎn)茶情況,記載了五十余種中唐以后的名茶品目和性狀。較《茶經(jīng)》已大為拓展。從明清茶書中錄存的《茶譜》佚文中存在不少與宋人書中引文不同的異文判斷,似還無從論定此書佚于宋元之際,至少,明代尚存其殘本或從類書、方志中轉(zhuǎn)錄的條文?!恫枳V》是僅次于《茶經(jīng)》的茶學(xué)巨著,其久佚不傳,無疑是中國茶文化史上的一大損失。今其佚文雖存有三千余字,但僅全書一部分。佚文主要輯自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吳淑《事類賦注》、陳景沂《全芳備祖》、晏殊《類要》、謝維新《古今合璧事類備要》、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唐慎微《重修政和證類本草》等。日本學(xué)者青木正兒有《茶譜》輯本,刊其《中華茶書》(東京春秋社一九六二年版)中,又收入其《全集》。今蒙臺灣王德毅教授賜示覆印本,其輯本無出拙輯之右,今不取。今擬將《茶譜》佚文重加裒輯,謝維新書不僅多出今傳各本數(shù)則,且有些條目文字亦詳且勝,故多用作底本,并詳加校證。所幸上列前三種書均有宋本存世(《寰宇記》約存百分之四十),無疑提供了輯校的善本。由于有些條文已被宋人用作《茶經(jīng)·八之出》之注,《太平寰宇記》有幾條可確證為《茶譜》之文者,往往誤注出處為《茶經(jīng)》,這種現(xiàn)象絕非偶然,疑宋初樂史所見之《茶經(jīng)》,已有《茶譜》文竄入為注,今也盡力予以辨析。必須指出,今輯《茶譜》諸條或已多非毛氏原文,已由宋人以意改寫,這從上引諸書文字略有不同可證。
    ==============================================================================

    彭州有蒲村堋口 灌口 其園名仙崖 石花等 其茶餅小 而布嫩芽如六出花者尤妙

    眉州洪雅 昌闔 丹棱 其茶如蒙頂制餅茶法 其散者葉大而黃 味頗甘苦 亦片甲 蟬翼之次也 臨邛數(shù)邑茶 有火前 火後 嫩綠 黃芽號 又有火番餅 每餅重四十兩 入西蕃 黨項重之 如中國名山者 其味甘苦

    蜀州晉原 洞口 橫源 味江 青城 其橫源雀舌 鳥觜 麥顆 蓋取其嫩芽所造 以其芽似之也 又有片甲者 即是早春黃茶 芽葉相抱如片甲也 蟬翼者 其葉嫩薄如蟬翼也 皆散茶之最上也

    雅州百丈 名山二者尤佳 瀘州之茶樹 夷獠常攜瓢窴側(cè) 每登樹採摘芽茶 必含于口 待其展 然後置于瓢中 旋塞其竅 此歸 必置于暖處 其味極佳 又有粗者 其味辛而性熟 彼人云 飮之療風(fēng) 通呼爲瀘茶

    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筍 片大極硬 須湯浸之 方可碾 治頭痛 江東老人多味之

    鄂州之東山 蒲圻 唐年縣皆産茶 黑色如韭葉 極軟 治頭疼

    長沙之石楠 其樹如棠楠 採其芽謂之茶 湘人以四月摘楊桐葉 搗其汁拌米而蒸 猶蒸糜之類 必啜此茶 乃其風(fēng)也 尤宜暑月飮之 潭邵之間有渠州 中有茶 而多毒蛇猛獸 鄕人每年采擷不過十六七斤 其色如鐵 而芳香異常 烹之無滓也 南平縣狼猱山 茶黃黑色 渝人重之 十月採貢

    容州黃家洞有竹茶 葉如嫩竹 土人作飮 甚甘美(作者按 以上各條據(jù)宋樂史太平寰宇記)

    渠江薄片 一斤八十枚

    洪州西山之白露 味美而淸

    袁州之界橋 其名甚著 不若湖州之硏膏 紫筍 烹之有
    作者:
    毛文錫(五代蜀)
  • 丁若鏞(公元1762-1836年),號茶山,著名學(xué)者,對茶推崇備至。著有《東茶記》,乃韓國第一部茶書,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與丁若鏞同時而齊名的哲學(xué)家,親得清朝考證學(xué)泰斗——翁方綱、阮元的指導(dǎo)。他的金石學(xué)和書法也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對禪宗和佛教有著淵博的知識,有詠茶詩多篇傳世,如《留草衣禪師》詩:“眼前白吃趙州菜,手里牢拈焚志華。喝后耳門軟個漸,春風(fēng)何處不山家”草衣禪師(1786-1866年),曾在丁若鏞門下學(xué)習(xí),通過40年的茶生活,領(lǐng)悟了禪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東茶頌》和《茶神傳》,成為朝鮮茶道精神偉大的總結(jié)者,被尊為茶圣,丁若鏞的《東茶記》和草衣禪師的《東茶頌》是朝鮮茶道復(fù)興的成果。
    ==============================================================================
    東茶頌承海道人命作 艸衣沙門意恂

    (第1頌)

    后皇嘉樹配橘德 受命不遷生南國 密葉鬪霰貫冬靑 素花濯霜發(fā)秋榮 姑射仙子粉肌潔 閻浮檀金芳心結(jié)

    茶樹如瓜爐 葉如梔子 花如白薔薇 心黃如金 當(dāng)秋開花 淸香隱然云



    (第2頌)

    沆瀣漱淸碧玉條 朝霞含潤翠禽舌

    作者:
  • 湯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濫湯,則與凡末同調(diào)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緩急言者凡三品,自第四至第六。以器類標者共五品,自第七至第十一。以薪火論者共五品,自十二至十六。

    第一, 得一湯

    火績已儲,水性乃盡,如斗中米,如稱上魚,高低適平,無過不及爲度,蓋一而偏雜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湯得一可建湯勛。 第二, 嬰湯

    薪火方交,水釜才識,急取旋傾,若嬰兒之未孩,欲責(zé)以壯夫之事,難矣哉!

    第三, 百壽湯,一名白發(fā)湯 人過百息墨水逾十沸,或以話阻,或以事廢,始取用之,湯已失性矣。敢問鬢蒼顔之大老,還可執(zhí)弓抹矢以取中乎? 還可雄登闊步以邁遠乎?

    第四, 中湯

    亦見夫鼓琴者也,聲合中則妙;亦見磨墨者也,力合中則濃。聲有緩急則琴亡,力有緩急則墨喪,注湯有緩急則茶敗。欲湯之中,臂任其責(zé)。

    第五, 斷脈湯

    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若手顫臂,惟恐其深,瓶嘴之端,若存若亡,湯不順通,故茶不勻粹。是猶人之百脈,氣血斷續(xù),欲壽奚茍,惡斃宜逃。 第六,大壯湯

    力士之把針,耕夫之握管,所以不能成功者,傷于粗也。且一甌之茗,多不二錢,若盞量合宜,下湯不過六分。萬一快瀉而深積之,茶安在哉

    第七,富貴湯

    以金銀爲湯器,惟富貴者具焉。所以策功建湯業(yè),貧賤者有不能遂也。湯器之不可捨金銀,猶琴之不可捨桐,墨之不可捨膠。

    第八,秀碧湯

    石,凝結(jié)天地秀氣而賦形者也,琢以爲器,秀猶在焉。其湯不良,未之有也。

    第九,壓一湯

    貴厭金銀,賤惡銅鐵,則瓷瓶有足取焉。幽士逸夫,品色尤宜。豈不爲瓶中之壓一乎? 然勿與誇珍炫豪臭公子道。

    第十,纏口湯 猥人俗輩,煉水之器,豈暇深擇銅鐵鉛錫,取熱而已矣。是湯也,腥苦且澀。飮之逾時,惡氣纏口而不得去。

    第十一,減價湯

    無油之瓦,滲水而有土氣。雖御胯宸緘,且將敗德銷聲。諺曰:“茶瓶用瓦,如乘折腳駿登高。”好事者幸志/誌之。

    第十二,法律湯 凡木可以煮湯,不獨炭也。惟沃茶之湯非炭不可。在茶家亦有法律:水忌停,薪忌熏。犯律逾法,湯乖,則茶殆矣。

    第十三,一面湯

    或柴中之麩火,或焚餘之虛炭,木體雖盡而性且浮,性浮則湯有終嫩之嫌。炭則不然,實湯之友。

    第十四,宵人湯

    茶本靈草,觸之則敗。糞火雖熱,惡性未盡。作湯泛茶,減耗香味。

    第十五,賊湯

    一名賤湯。竹筱樹梢,風(fēng)日幹之,燃鼎附瓶,頗甚快意。然體性虛薄,無中和之氣,爲茶之殘賊也。

    第十六,大魔湯 調(diào)茶在湯之淑慝,而湯最惡煙。燃柴一枝,濃煙蔽室,又安有湯耶。茍用此湯,又安有茶耶。所以爲大魔。
    作者:
    蘇廙(唐)
  • 採茶 採茶之候貴及其時 太早則味
    作者:
    艸衣
  • 凡人之於物或玩焉或味焉
    作者:
    寒齋
  • 丁若鏞(公元1762-1836年),號茶山,著名學(xué)者,對茶推崇備至。著有《東茶記》,乃韓國第一部茶書,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與丁若鏞同時而齊名的哲學(xué)家,親得清朝考證學(xué)泰斗——翁方綱、阮元的指導(dǎo)。他的金石學(xué)和書法也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對禪宗和佛教有著淵博的知識,有詠茶詩多篇傳世,如《留草衣禪師》詩:“眼前白吃趙州菜,手里牢拈焚志華。喝后耳門軟個漸,春風(fēng)何處不山家”草衣禪師(1786-1866年),曾在丁若鏞門下學(xué)習(xí),通過40年的茶生活,領(lǐng)悟了禪的玄妙和茶道的精神,著有《東茶頌》和《茶神傳》,成為朝鮮茶道精神偉大的總結(jié)者,被尊為茶圣,丁若鏞的《東茶記》和草衣禪師的《東茶頌》是朝鮮茶道復(fù)興的成果。
    ==============================================================================


    布帛菽粟土地之所生 而自有常數(shù)者也 不在於官必在於民 少取則國用不足 多取則民生倒懸 金銀珠玉山澤之所産 而孕於厥初 有減而無增者也 觀於秦漢賞賜黃金 率以百千斤爲槪 至於宋明之際 白金以兩討 古今之貧富於斯見矣 今有非布帛菽粟之爲民所天 金銀珠玉之爲國所富 得於荒園隙地 自開自落之間 草木可以禪國家裕民生 則何可以事在財利 而莫之言也.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花於秋而芽於冬 芽之嫩者曰雀舌鳥嘴 其老者曰茗蔎檟荈 著於神農(nóng)例於周官 降自魏秦浸盛 歷唐至宋人巧漸臻 天下之味莫尙焉 而天下亦無不飮茶之國 北虜最遠於茶鄕 嗜茶者無如北虜 以其長時餧肉 背熱不堪故也 由是宋之撫遼夏 明之撫三關(guān) 皆以是而爲之餌 我東産茶之邑 遍於湖嶺載 中國之茶 生於越絶島萬里之外 然猶取而富國禦戎之貨 我東則産於笆籬階 而視若土灰無用之物 幷與其名而忘之 作茶說一篇條例茶事于左 以爲當(dāng)局者建白措施之云爾 1. 茶有雨前雨後之名 雨前者雀舌是已 雨後者卽茗蔎也 茶之爲物早芽而晩茁 故穀雨時茶葉未長 須至小滿芒種方能茁大 盎自臘後至雨前 自雨後至芒種皆可採取 或以葉之大小 爲眞贋至別者 豈九方相馬之偏也

    2. 茶有一槍一旗之稱 槍則枝而旗則葉也 苦謂一葉之外不堪採 則荊州玉泉寺茶 以大如掌爲稀奇之物 凡草木之始生一葉 大於一葉漸成其大 豈有一葉頓長如掌乎 且見舶茶莖 有數(shù)寸長葉 有四五連綴者 蓋一槍者謂初茁 一槍一旗者 謂一枝之葉也 此後枝上生枝 則始不堪用矣

    3. 茶有苦口師晩甘候之號 又有以天下甘者 無如茶謂甘草 茶之苦 則夫人皆能言之 茶之甘 則謂嗜之者之說 近因採取徧嘗諸葉 獨茶以舌舐之 有苦淡蜜水漬遇者 始信古人命物之意 非茍肬也 茶是冬靑 十月間液氣方盛 將以禦冬 故葉面之甘尤 然意欲此時採取煎膏 不拘雨前雨後 而未果然煎膏 實東人之臆料硬做者 味苦只堪藥用矣 (倭國香茶膏當(dāng)以別論 我東所造最鹵莽)

    4. 古人云 墨色須黑 茶色須白 色之白者 盎謂餠茶之入香藥造成者 月兎龍鳳團之屬是也 宋之諸賢所賦餠茶 而玉川七椀 則乃葉茶 葉茶之功效已大 餠茶不過以味香爲勝 且前丁後蔡以此招譏 則不必求其法 而造成者也

    5. 茶之味 黃魯直詠茶詞 可謂盡之矣 餠茶以香藥合成後 用渠輪硏末入湯 另是一味似非葉茶之比 然玉川子 兩腋習(xí)習(xí)淸風(fēng)生 則何嘗用香藥助味哉 唐人亦有用薑鹽者 坡公所哂 而向時一貴家宴席 用蜜和茶而進 一席讚頌不容口 眞所謂鄕態(tài)沃蜜者也 正堪撥去吳中守陸子羽祠堂

    6. 茶之效 或疑東茶不及越産 以余觀之 色香氣味少無差異 茶書云 六安茶以味勝 蒙山茶以藥勝 東茶蓋兼之矣 若有李贊皇陸子羽 其人則必以余言爲然也

    7. 余於癸亥春 過尙古堂 飮遼陽士人任某所寄茶 而葉小無槍 想是樵所謂聞雷而採者也 時方春三月庭花未謝 主人設(shè)席松下相對 傍置茶爐爐罐皆古蕫彝器 各盡一杯適有老傔患感者 主人命飮數(shù)杯曰是可以療感氣去 今四十餘年其後 舶茶來人又以泄痢之當(dāng)劑 今余所採者 非但徧試寒暑感氣 食滯酒肉毒胸腹痛皆效 泄痢澁欲成淋者之有效 則以其利水道故也 疾瘧者之無頭疼有時截愈 則以其淸頭目故也 最後病癘者初一二日熱 啜數(shù)椀而病遂已 病癘日久而不得發(fā)汗者飮輒得汗 則古今人之所未論 而余所親驗者也 8. 余傾濁酒數(shù)杯後見傍 有冷茶漫飮半杯入睡 痰卽盛唾出十餘日始瘳 益信冷則反能聚痰之說 聞漂人來到也 於甁中瀉出勸客 豈非冷者耶 又聞北譯徐宗望之食兒豬灸也 一手持小壺且啗且飮 必是冷茶也 想食熱之後冷亦不能作祟

    9. 茶能使人小睡 惑終夜不得交睫 讀書者勤紡績者 飮之可謂一助 禪定者亦不可小是

    10. 茶之生 多在山中多石處 聞嶺南則家邊竹林處處有之 竹間之茶尤有效 亦可於節(jié)晩後採得 以其不見日故也

    11. 茶之採 宜於雨餘以其嫩淨(jìng)故也 坡詩云 細雨足時茶戶喜 按文獻通考採茶之時 縣官親自入山 使民之老幼男女偏 山披求採綴 蒸焙先以首採 而精者爲貢茶 其次爲官茶 餘則許民自取 蓋茶利甚大 有關(guān)國家如此

    12. 茶書又有片甲者早春黃茶 而舶茶之來擧國稱以黃茶 然其槍旗已長決非早春採者未知 當(dāng)時漂來人果得傳名如此否 有自黑山來者言 丁酉冬漂海人指兒茶樹謂之黃茶云 兒茶者(俗謂兒求茶)圻內(nèi)所謂黃梅也 黃梅花黃 先杜鵑發(fā)葉 有三角如山字形 有三筯莖葉皆帶薑味 峽人之入山也 包飽而食 各邑取其嫩枝煎烹 以待使客 且其枝截取 二握爲主材如藥煎服 則感氣傷寒及無名之疾 彌留樹日者 無不發(fā)汗神效 豈亦一種別茶耶

    (跋文)

    光緖十七年辛卯夏 余在頭崙山中 得此經(jīng)閱之 卽大唐諸賢家各得玄玄妙妙之所述作 至若東國 則中間草衣大師 繼振趙州之玄風(fēng)於
    作者:
    全義李
  • 禽經(jīng)》全文三千余字,是作者在參閱前人有關(guān)鳥類著述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了宋代以前的鳥類知識,包括命名、形態(tài)、種類、生活習(xí)性、生態(tài)等內(nèi)容。盡管其體例結(jié)構(gòu)簡單,內(nèi)容也稍嫌粗糙,但作為我國早期的鳥類志,仍有其較大的意義。..
    ==============================================================================

    《禽經(jīng)》一卷,舊本題師曠撰。晉張華注。漢、隋、唐諸志及宋《崇文總目》皆不著錄。其引用自陸佃《埤雅》始,其稱師曠亦自佃始。其稱張華注則見於左圭《百川學(xué)?!匪???紩喧p鴣一條,稱晉安曰懷南,江右曰逐隱,春秋時安有是地名?其偽不待辨。張華晉人,而注引顧野王《瑞應(yīng)圖》、任昉《述異記》,乃及見梁代之書,則注之偽亦不待辨。然其中又有偽中之偽??纪鯒兑翱蛥矔?,載《埤雅》諸書所引,而楙時之本無之者,如鶴以怨望,鴟以貪顧,雞以睨視,鴨以怒視,雀以猜懼,燕以狂,鶯以喜囀,烏以悲啼,鳶以饑鳴,鶴以潔唳,梟以兇叫,鴟以愁嘯,鵝飛則蜮沉,鵙鳴則蚓結(jié),鵲俯鳴則陰,仰鳴則晴,陸生之鴸多銳而善啄,水生之鴸多圓而善唼,短腳者多伏,長腳者多立,凡數(shù)十條。是楙所見者非北宋之本。又楙書中辨鶯遷一條,引《禽經(jīng)》鶯鳴嚶嚶。辨杜詩白鷗沒浩蕩一條,引《禽經(jīng)》鳧善沒,鷗善浮。辨葉夢得詞睡起啼鶯語一條,引《禽經(jīng)》啼鶯解語,流鶯不解語。今本又無之。馬驌《繹史》全錄此書,而別取《埤雅》、《爾雅翼》所引今本不載者,附錄於末,謂之《古禽經(jīng)》。今考所載楙已稱《禽經(jīng)》無其文者凡三條,其馀尚有青鳳謂之鶡,赤鳳謂之鶉,黃鳳謂之焉,白鳳謂之肅,紫鳳謂之鷟,鶴愛陰而惡陽,雁愛陽而惡陰,鶴老則聲下而不能高,近而不能尞旅,旋目其名,方目其名,交目其名鳽,鳥之小而鷙者皆曰隼,大而鷙者皆曰鳩,烏鳴啞啞,鸞鳴噰噰,鳳鳴喈喈,凰鳴啾啾,雉鳴嘒嘒,雞鳴咿咿,鸎鳴嚶嚶,鵲鳴唶唶,鴨鳴呷呷,鵠鳴哠哠,鵙鳴嗅嗅,卻近翠者能步,卻近蒲者能擲,朱鳶不攫肉,朱鷺不吞腥,摯好風(fēng),好雨,鷞好霜,鷺好露,陸鳥曰棲,水鳥曰宿,獨鳥曰止,眾鳥曰集,鵝見異類差翅鳴,雞見同類拊翼鳴,鵻上無尋,鷚上無常,雉上有丈,鷃上有赤,暮鳩鳴即小雨,朝鳶鳴即大風(fēng),鸇鸇之信不如鷹,周周之智不如鴻,淘河在岸則魚沒,沸河在岸則魚涌,雕以周之,鷲以就之,鷹以膺之,鶻以搰之,隼以尹之,鴻雁愛力,遇風(fēng)迅舉,孔雀愛毛,遇雨高止,雁曰翁,雞曰鶉,鶉曰鷹,鷹不擊伏,鶻不擊妊,一鳥曰隹,二鳥曰雔,三鳥曰朋,四鳥曰乘,五鳥曰,六鳥曰鶂,七鳥曰,八鳥曰鸞,九鳥曰鳩,十鳥曰,拙者莫如鳩,巧者莫如鶻,鵲見蛇則噪而賁,孔見蛇則宛而躍,山禽之味多短,水禽之味多長,山禽之尾多修,水禽之尾多促,衡為雀,虛為燕,火為鷮,亢為鶴,鸛生三子一為鶴,鳩生三子一為鶚,鷹好峙,隼好翔,鳧好沒,鷗好浮,乾車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人勝之也,鸞入夜而歌,鳳入朝而舞,天勝之也,霜傅強枝,鳥以武生者少,雪封枯原,鳥以文死者多,雀交不一,雉交不再,冠鳥性勇,帶鳥性仁,纓鳥性樂,鴺鳥不登山,鶮鳥不踏土諸條。其中有兩條為楙所摘引,馀亦不云無其文。則今所見者,又非楙所見之本矣。觀雕以周之諸語,全類《字說》,疑即傳王氏學(xué)者所偽作,故陸佃取之。此本為左圭《百川學(xué)?!匪d,則其偽當(dāng)在南宋之末,流傳已數(shù)百年。文士往往引用。姑存?zhèn)淇?,固亦無不可也。
    作者:
    師曠
  •  ?。ㄋ危┬苻?著

      陸羽《茶經(jīng)》、裴汶《茶述》,皆不及建品。說者但謂二子未嘗至閩,而不知物之發(fā)也,固自有時。蓋昔者山川幽深,靈芽未露。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為之最。是時,偽蜀辭臣毛文錫作《茶譜》,亦第言建有紫筍,而蠟面乃產(chǎn)于福。五代之季,建屬南唐,歲率諸縣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蠟面。既又制有佳者,號日“京鋌”。圣朝開寶末,下南唐,太平興國初,特制龍鳳模,遺使臣即北苑造團茶,以別庶飲,龍鳳茶蓋始于此。又一種茶,叢生石崖,枝葉尤茂,至道初有詔造之,別號“石乳”。又一種號“的乳”。又一種號“白乳”。蓋自龍鳳與京、石、的、白四處繼出,而蠟面降為下矣。蓋鳳龍等茶,皆太宗朝所制,至咸平初,晉公漕閩,始載之于《茶錄》。慶歷中,蔡君謨將漕,創(chuàng)造小權(quán)團以進,被旨仍歲貢之。自小團出,而龍鳳遂為次矣。元豐間,有旨造密云龍,其品又加于小團之上。紹圣間,改為瑞云翔龍。至大觀初,今上親制《茶論》三十篇,以白茶者與常茶不同,“偶然生出,一非人力可致”,于是白茶遂為第一。既又制三色細芽,及試新[钅夸]、貢新[钅夸],自三色細芽出,而瑞云翔龍顧居下矣。

      凡茶芽數(shù)品,最上日“小芽”,如雀舌、鷹爪,以其勁直纖銳,故號芽茶;次日“中芽”,乃一芽帶一葉者,號“一槍一旗”;次日“紫芽”,乃一芽帶兩葉者,號“一槍兩旗”;其帶三葉、四葉,皆漸老矣。芽茶早春極少,景德中,建守周絳為《補茶經(jīng)》,言“芽茶只作早茶,馳奉萬乘嘗之可矣”。如一槍一旗,可謂奇茶也。故一槍一旗,號“揀芽”,最為挺特光正。舒王送人官閩詩云:“親茗齋中試一旗”,謂揀芽也?;蛘吣酥^揀芽也。夫揀芽猶奇如此,而況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嘗者乎?芽茶絕矣!至于水芽,則曠古未之聞也。宣和庚子歲,漕臣鄭公可簡,始創(chuàng)為銀線水芽。蓋將已揀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縷,用珍器貯清泉漬之,光明瑩潔,若銀線然。以制方寸新[钅夸],有小龍蜿蜒其上,號“新龍團勝雪”。又廢石、的、白三乳鼎,造[钅夸]二十余色。初,貢茶皆入龍腦,至是慮奪真味,始不用焉。蓋茶之妙至勝極矣!故合為首冠。然猶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為上之所好也。異時,郡人黃儒始撰《品茶要錄》,極稱當(dāng)時靈芽之富,謂使陸羽數(shù)子見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謂“使黃君而閱今日。則前乎此者,未足詫焉”!然龍焙初興,貢數(shù)殊少,累增至元符,以片計者一萬八千,袖初已加數(shù)倍,而猶未盛。今則為四萬七千一百片有奇矣(此數(shù)見范逵所著《龍焙》、美成《茶錄》。逵,茶官也)!自白茶、勝雪以閃,厥名實繁,今列于左,使好事者得以觀焉。

      貢新[钅夸](大觀二年造) 度新[钅夸](政和二年造)

      白茶(政和二年) 龍團勝雪(宣和二年)

      御苑玉芽(大觀二年) 萬壽尤芽(大觀二年)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 乙夜清供(宣和二年)

      承平雅玩(宣和二年) 龍鳳英華(宣和二年)

      玉除清賞(宣和二年) 啟活承恩(宣和二年)

      雪英(宣和三年) 云葉(宣和三年)

      蜀葵(宣和三年) 金錢(宣和三年)   玉華(宣和三年) 寸金(宣和三年)

      無比壽芽(大觀四年) 萬春銀葉(宣和二年)

      宜年寶玉(宣和二年) 玉清慶云(宣和二年)

      無疆壽龍(理和二年) 玉葉長春(宣和四年)   瑞云翔龍(紹圣二年) 長壽玉圭(政和二年)

      興國巖钅夸 香口焙钅夸   上品揀芽(紹圣二年) 新收揀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 龍苑報春(宣和四年)   南山應(yīng)瑞(宣和四年) 興國巖揀芽   興國巖小龍 興國巖小鳳(已上號細色)

      揀芽 小龍

      小鳳 大龍

      大鳳(已上號粗色)

      又有瓊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貢篚推先、價倍南金、[日易]谷先春、壽巖都勝、延平乳石、清白可鑒、鳳韻甚高。凡十色,皆宣和二年所制,越五歲省去。

      右,歲分十余綱,惟白茶與勝雪,自驚蟄前閃役,浹日乃成。飛騎疾馳,不出中春,已至京師,號為頭綱。玉芽以下,即先后以次發(fā),待貢足時,夏過半矣。歐陽文忠公詩日:“建安三千五里,京師三月嘗新茶?!鄙w異時如此。以今較昔,又為最早。因念草木之策,有瑰奇卓異之名,必亦逢時而后出,而況為士者哉!昔昌黎先生感二鳥之蒙擢,而自悼其不如。今蕃于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賦,姑務(wù)自警,崦堅其守,以待時而已。

      貢薪 [钅夸](竹圈銀模)方一寸三分

      試新[钅夸](竹圈銀模)同上

      龍團勝雪(竹圈銀模)同上

      白茶(銀圈銀模)徑一寸五分

      御苑玉芽(銀圈銀模)徑一寸五分

      萬壽龍芽(銀圈銀模)同上   上林第一 方一寸五分

      乙準備清供(竹圈)同上

      承平雅玩(竹圈)同上

      龍鳳英華 同上

      玉除清賞 同上   啟沃承恩(竹圈)同上

      雪英(銀圈銀模)橫長一寸五分

      云葉(銀圈銀模)同上

      蜀葵(銀圈銀模)徑一寸五分   金錢(銀圈銀模)同上

      玉華(銀模)橫長一寸五分

      寸金(竹圈)方一寸二分   無比壽芽(銀圈竹模)同上   萬春銀葉(銀圈銀模)兩尖徑二寸二分

      宜年寶玉(銀圈銀模)直長三寸

      玉清慶云(銀圈銀模)方一寸八分

      無疆壽龍(銀模直長一寸,銀圈徑二寸五分)

      長壽玉圭(銀模)直長三寸

      瑞云翔龍(銀模銀圈)徑一寸五分

      玉葉長春(竹圈)直長一寸六分

      興國巖[钅夸](竹圈)方一寸二分

      香口焙[钅夸](竹圈)同上

      上品揀芽(銀模銀圈)同上   新收揀芽(銀模銀圈)同上

      太平嘉瑞(銀圈)徑一寸五分

      龍苑報春(銀模銀圈)徑一寸七分

      南山應(yīng)瑞(銀模銀圈)方一寸八分

      興國巖揀芽(銀模)徑三寸

      小龍(銀模銀圈)

      小鳳(銀模銀圈)同上   大龍(銀圈)

      大鳳(銀模銀圈)同上   先大人作《茶錄》,當(dāng)貢品極盛之時,凡有四十余色。紹興戊寅歲,克攝事北苑,閱近所貢皆仍舊,其先后之序亦同。惟躋龍團勝雪于白茶之上,及無興國巖、小龍、小鳳。蓋建炎南渡,有旨罷貢三之一而省去之也。先人但著其名號,克今更寫其形制,庶鑒之者無遺恨焉。先是壬子春漕司再葺茶睡,越十三載,乃復(fù)舊額。且用政和故事,補種茶兩萬株(政和間曾種三萬侏)。比年益虔貢職,遂有創(chuàng)增之目。仍改京鋌為大龍團。由是大龍之多于大鳳之?dāng)?shù)凡此皆近事,或者有未之知也。三月初吉,男克北苑寓舍書。

      北苑貢茶最盛,然前輩所錄,止于慶歷以上。自元豐之密云龍,紿圣之瑞雪龍,相繼挺出,制精于舊,而未有好事者記焉,但見于詩人句中。及大觀以來,增創(chuàng)新[钅夸],亦猶揀芽。蓋水芽至宣和始有,故龍團勝雪與白茶角立,歲充首貢。復(fù)自御苑玉芽以下,厥名實繁,先子親見時事,悉能記之,成編具存。今閩中漕臺所刊《茶錄》,未備此書,庶幾補其缺云。淳熙九年冬十二月四日。朝散郎行秘書郎兼國史編修官學(xué)士院權(quán)直熊無謹記。
    作者:
    熊蕃
  • 世傳陸羽茶經(jīng)其論水云 山水上 江水次 井水下 又云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瀑涌湍漱勿食 食久令人有頸疾 江水取去人遠者 井取汲多者 其説止於此 而未嘗品第天下之水味也 至張又新爲煎茶水記 始云 劉伯芻謂水之宜茶者 有七等 又載羽爲李季卿論水次第有二十種 今考二説 與
    作者:
    歐陽脩(北宋)
  •   《洛陽牡丹記》一卷,宋歐陽修撰。修有《詩本義》,已著錄,是記凡三篇。一曰花品,敘所列凡二十四種。二曰花釋名,述花名之所自來。三曰風(fēng)俗記,首略敘游宴及貢花,馀皆接植栽灌之事。文格古雅有法,蔡襄嘗書而刻之於家,以拓本遺修。修自為跋,已編入《文忠全集》,此其單行之本也。周必大作《歐集考異》,稱當(dāng)時士大夫家有修《牡丹譜印》本,始列花品,敘及名品,與此卷前兩篇頗同。其後則曰敘事、宮禁、貴家、寺觀、府署、元白詩、譏鄙、吳蜀、詩集、記異、雜記、本朝、雙頭花、進花、丁晉公續(xù)花譜,凡十六門,萬馀言。後有梅堯臣跋。其妄尤甚,蓋出假托云云。據(jù)此,是宋時尚別有一本?!端问贰に囄闹尽芬浴赌档ぷV》著錄而不稱《牡丹記》,蓋已誤承其訛矣。
    作者:
    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