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國學古籍
  • 連城璧:又名《無聲允》與《十二樓》,同為清代文學大家李漁所撰。全集12集外編6卷。全集演一個故事,外編另演一故事。整體上有主要描寫市井人情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重在勸善懲惡,有較強的市民情感人傾向。語言、情節(jié)和人物都有聲有色,在描寫男女愛情上尤為細微宛轉(zhuǎn),頗具傳奇神采,值得一讀。

    明末清初的文學家李漁的著述豐翰,其小說、曲本、園林設計、文藝理論皆負盛名;亦擅詩詞書畫,編過畫譜書《芥子園畫傳》,創(chuàng)作過繪畫《山水人物四段卷》,還寫過頗有見地的史學專著《古今史略》和經(jīng)世致用的政法專著《資治新書》,編過三種韻書。李漁堪稱奇人。
    作者:
    李漁
  • 此書以道光間刻本為底本校點。

    此書不題撰人。卷首有敘,署“壬午谷雨前二日,寄生氏題于塔影樓之西榭?!贝恕凹纳稀币嘣鵀榱硪徊壳宕≌f《爭春園》作序,署“己卯暮春修禊日,寄生氏題于塔影樓之西偏?!苯袢藢O楷第稱“寄生氏即《五美緣》作者?!保ㄒ姟吨袊ㄋ仔≌f書目》“爭春園”條)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也說為《爭春園》撰序的寄生氏“也就是《五美緣》的作者?!辈恢螕?jù)。

    《爭春園》初刊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寄生氏序所署“己卯”當為嘉慶二十四年(1819),則寄生氏乃嘉、道間人。據(jù)此,此書敘中所署“壬午”則當為道光二年,此書初刊的時間恐即為這一年。 此書版本較多,重要的還有藏于英國博物院的道光四年樓外樓刊本(此本亦名《繡像大明傳》)、藏于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的道光八年蕓香閣刊本、藏于南京圖書館的道光二十三年慎德堂刊本等。
    作者:
    無名氏
  •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全稱《新刻全像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作者生平事跡不詳。當代古典文學研究家孫楷第認為,作者似乎是江西臨川縣人?!读_漢傳》為萬曆年間楊氏清白堂刊本,六卷廿三則,中缺第廿名羅漢。明代原刊本僅存於日本內(nèi)閣文庫,孫楷第30年代訪書日本,首先著錄該書,見《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及《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今該書原本已微卷複製影印,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標點重排本亦同年刊行。題“撫臨朱星祚編”。

    誠如影印本前言所說,該書題名不一,「封面說《羅漢傳》,卷首題《新刻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內(nèi)封牌記則署《全像十八尊羅漢傳》,並標明十八尊羅漢名為:長眉、伏魔、聰耳、抱膝、捧經(jīng)、降龍、戲珠、飛錫、杯渡、振鐸、施笠、持履、伏虎、換骨、浣腸、現(xiàn)相、賦花、卻水?!?1可是書中所述,又只有二十三尊羅漢,缺第二十尊。

    由書名、篇目之粗疏,已大略可見該書當非精審之作。書中所記並不是根據(jù)佛經(jīng)所傳十六羅漢等資料敷衍而來,而是根據(jù)《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高僧傳》等高僧故事,取材撰作而成。12孫楷第評論該書:「所述半文半白,殆不足以為小說,僅淺短之記述而已?!?3大致不差。編者署名「撫臨朱星祚」,生平不可考。以「小說」藝術(shù)的觀點來說,該書真的是頗為「不足」,但若從別的方面,特別是傳說方面的觀點來說,在羅漢傳說中國化的過程中,該書卻可能起著相當重要的功用。而這個影響作用,又不在於書中如何編出眾羅漢們的故事,而在於編者給每一位羅漢都冠上一個意象鮮明,各具特色的中國式名號?!附谍垺埂ⅰ阜ⅰ购汀阜А挂粯?,指的都是佛法修為者道行高超,足以降伏外道邪佛一類。

    對於一般以神跡顯示或傳說為信仰支撐的大眾來說,如果說羅漢是修行已到除一切煩惱、不再入輪迴的果位,恐怕是有些抽象的。如果說羅漢道法高超,而有大能,足以收伏邪魔外道或龍、虎等神獸,恐怕才更為具體,更有吸引力,更具說服力的說法。而在這三者之中,「魔」的概念比起龍、虎二者,還是較不具體的。而且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龍、虎對位並稱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相較之下,魔還是外來的、後起的。喜歡對稱、對比思考的中國人,最後會終於只取降龍、伏虎,而少談伏魔,原因大概也就在此。

    《羅漢傳》所記故事與佛經(jīng)所載十六羅漢或其他各組羅漢事跡不大相干,而是由《五燈會元》等高僧傳記、傳說併湊而成,已如標點本及影印本前言所說。而其併湊,有時還未免有些荒誕。例如書中「降龍羅漢」的故事,即從《五燈會元》中及《景德傳燈錄》中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事跡改纂擴大而成。故事中說「降龍羅漢」乃「迦毗摩羅尊者」,而所謂的「降龍」情節(jié),指的是尊者收伏一個也在聚徒說法的「大樹龍王」,這個龍王自恃尊貴,有驕慢心,心中存念以為尊者不足與議論,尊者卻對龍王說:「你雖不說,但你的心念我都已知道?!轨妒情_導龍王,龍王終於悔悟,得了證悟。這就是「降龍」的主要情節(jié)。整體來說,《羅漢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的。然而或許因為《羅漢傳》寫得不很成功,影響不大,所以該書出版之後,「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的名號和事跡並未就此定型。十八羅漢中的十七、十八兩位羅漢,也直到乾隆時期才被指定為是「降龍與伏虎」。雖然如此,但是羅漢之中而終於會有「降龍、伏虎」而且成為名號最響的兩位,其實是因為「降龍與伏虎」早已是世界各地英雄傳說的共同標幟,在中國方面,也早在羅漢來到之前,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就應當是會能「降龍與伏虎」的。只不過單這「降龍與伏虎」本身,在不同情境下就有各自不同的意涵。例如「龍」這個字之所指,自古以來就常具有神祕或神化的意涵,而不只是一種動物。但有時卻又是如豢龍氏傳說一樣指一種似乎可養(yǎng)可殺的動物。16而後來印度的龍傳進中國之後,更有龍?zhí)?、龍宮、龍王及龍王家屬等觀念,一方面更貼近人性,一方面卻更加的神化複雜。而也就是佛教傳進中土之後,「降龍」的故事才在中國流傳開來,而且多半說的就是佛法修行者們的「降龍」故事。
    作者:
    朱星祚
  • 《東周列國志》是一部描寫我國東周歷史的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東周五百多年間列國爭霸稱雄的事跡。全書以古代著名史籍《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和《史記》作為基本敘寫依據(jù),把曲折動人而又紛繁復雜的東周歷史很有條理地貫穿起來,在語言上也經(jīng)閱讀史籍原著更為流暢明快。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作者以西周由盛而衰的大背景為引子,以“春秋五霸”為主線,構(gòu)成了全書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以“戰(zhàn)國七雄”為主線,敘寫到六國關(guān)于秦,天下統(tǒng)一。春秋戰(zhàn)國許多寓意深刻、可歌可泣、生動有趣的歷史事件,如“齊恒公春秋始霸”“伍子胥險過昭關(guān)”、“刺奏王圖窮而匕首見”等,都寫得頗得精彩;另外,對一些疑難的歷史問題,作者也寫出了自己的看法。清代小說。描寫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列國”故事。關(guān)于 “列國”故事的平話,最早產(chǎn)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余邵魚(字畏齋)撰《列國志傳》,以武王伐紂的故事開篇,分節(jié)不分回,每節(jié)隨事立題。明末馮夢龍加以改編,凡余邵魚疏忽或遺漏的地方,都根據(jù)史書作了訂正,藝術(shù)上也有顯著的提高,改名為《新列國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間,秣陵(今江蘇南京)蔡元放(名 □,號七都夢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讀法、詳細的評語和簡要的注釋,改名為《東周列國志》。
    作者:
    余邵魚
  • 《鬼神傳》又 名《 鬼 神 傳 終 須 報》、《 陰 陽 顯 報 鬼 神 全 傳》》、《鬼神傳終須報》。清代小說。 此 書 無 序 跋, 實 系 一 短 篇 小 說 集?!?陰 陽 顯 報 水 鬼 升 城 隍 全 傳》,作者不題撰人。 丹柱堂刊本。四卷十八回。。 此 書 尚 有 咸 豐 九 年 (1859) 富 經(jīng) 堂 刊 本, 藏 倫 敦 大 英 圖 書 館。 孫 楷 第《中 國 通 俗 小 說 書 目》中 著 錄 廣 東 坊 刊 本, 阿 英 藏 有 丹 桂 堂 刊 本。 此 本 據(jù) 北 京 首 都 圖 書 館 所 藏 咸 豐 七 年 (1857) 刊 本 影 印。

    全書內(nèi)容描寫義神義鬼助善懲惡,故事情節(jié)雖不甚曲折,但伸張正氣,寓理其中,讀之快慰人心。
    作者:
    不題撰人
  • 繡云閣(又名《繡云仙閣》)清同治八年(1869)富順縣刻本。八卷一百四十三回。題“ 正 庸 魏 文 中 編 輯”、“ 時 齋 湯 永 誆 、 一 枝 李 桂 芳、榮 齋 吳 光 耀 參 閱”、“ 及 門 諸 子 司 證”。魏文中,字正庸,號拂塵子。生平待考。 卷 首 有 作 者 自 序, 署“ 元 豐 三 年 九 月 十 八 日 拂 塵 子 自 記 于 蓮 香 別 墅”。 又〈重 刊 繡 玉 閣 序〉, 署“ 八 十 歲 貢 虛 明 子 記”。 上 述 諸 人 皆 無 考。 此 書 現(xiàn) 存 最 早 版 本 為 同 治 八 年 (1869) 刊 本。 此 本 據(jù) 復 旦 大 學 藏 本 影 印。 原 書 第 44 回 第 1 頁 下 半 截 已 殘 缺, 今 據(jù) 吳 曉 鈴 藏 本 輯 補 于 后。書 分 上、 下 2 冊。 上 冊 卷 前 附 復 旦 大 學 圖 書 館《 繡 云 閣》 藏 本 封 面 書 影 1 頁 和 內(nèi) 文 書 影 1 頁; 下 冊 卷 前 附《 繡 云 閣》 書 影 2 頁。 上 冊 卷 前 也 附 原〈繡 云 閣 序〉, 署“咸(元) 豐 3 年 9 月 18 日, 拂 塵 子 自 記 于 蓮 香 別 墅” 和〈重 刊 繡 云 閣 序〉, 署“八 十 歲 貢 虛 明 子 記”。 據(jù) 卷 前〈本 卷 說 明〉和《 中 國 通 俗 小 說 總 目 提 要》 該 詞 目, 小 說 題“ 正 庸 魏 文 中 編 輯”。 正 庸 為 作 者 的 字, 其 生 平、里 居 待 考。 小 說 有 同 治 8 年 富 順 縣 刊 本, 首 載 自 序, 署“ 拂 塵 子”, 又 重 刊 序 署“八 十 歲 貢 虛 明 子”; 線 裝 8 冊, 首 有 自 序, 后 無 署 名, 又 重 刊 序, 正 文 前 題“ 正 庸 魏 文 中 編 輯, 時 齋 湯 永 誆, 一 枝 李 桂 芳、 榮 齋 吳 光 耀 參 閱, 及 門 諸 子 司 證”, 半 葉 10 行, 行 25 字, 文 內(nèi) 時 有 雙 行 夾 批。 此 本 缺 封 面 及 封 底, 未 見 題 署 刊 刻 年 代 及 書 坊 名, 現(xiàn) 藏 復 旦 大 學 圖 書 館。 據(jù) 此 本〈本 卷 說 明〉,此 本 之 校 點、 排 印, 以 復 旦 大 學 圖 書 館 所 藏 清 刻 本 為 底 本, 以 上 海 圖 書 館 所 藏 另 一 清 刻 本 校 補。 據(jù) 《中 國 古 代 小 說 百 科 全 書》該 詞 目 的 作 者 說,小 說 敘 繡 云 洞 紫 霞 真 人 奉 道 君 師 命, 為 闡 明 大 道 于 天 下, 令 弟 子 虛 無 子 托 生 塵 世, 且 造 繡 云 閣 以 待 成 道 者 他 日 居 住。 虛 無 子 投 生 李 氏 為 子, 名 三 緘。 小 說 敘 他 后 來 如 何 看 破 功 名, 求 取 正 果, 降 妖 伏 怪, 勸 善 戒 惡, 最 后 列 仙 班, 登 繡 云 閣。《 繡 云 閣》 儒 道 相 雜, 然 情 節(jié) 松 散 重 復, 人 物 缺 少 個 性。
    作者:
    魏文中
  • 《八仙得道》清代小說。一百回。作者:題“無垢道人著”。由自序知其祖籍四川,少孤失學,流落成都,從師于清云觀志元法師。因念道統(tǒng)衰落,故作本書。古典通俗小說文庫。 宋元以來,人們不斷地將民間的種種傳說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來越豐富、離奇,差不多成了群眾心目中的神仙代表。到了明清,更是出現(xiàn)了多種以八仙故事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較著名的有收入《四游記》內(nèi)的明吳元泰撰《東游記上洞八仙傳》,明楊爾曾撰《韓湘子全傳》,明鄧志謨撰《呂仙飛劍記》,清汪象旭撰《呂祖全傳》,清無名氏撰《三戲白牡丹》以及清無垢道人撰《八仙得道》。 編者從這幾種書中,選取敘述八仙故事最全、情節(jié)較為豐富有趣、文字較為流暢生動的《八仙得道》,更名為《八仙全傳》,獻給愛看神話。故事多處取材《四游記》,模擬《封神演義》寫法,匯集不少歷代知名的神話傳說故事。
     
    八仙故事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本書記敘鐵拐李、鐘離權(quán)、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修煉得道的詳盡過程,從夏商之交太上老君降生,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歸天府,歷時數(shù)千年之久,情節(jié)豐富,曲折動人。書中天上人間上下交錯;仙、魔、人、物,各具神采更有法術(shù)之爭,奇幻之變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確實引人入勝。本書是迄今所見講述八仙故事最為宏大完整的神話小說。
    作者:
    無垢道人
  • 封 面 題“ 全 相 東 游 記 上 洞 八 仙 傳”,“書 林 余 文 臺 梓”。 卷 首 有〈八 仙 傳 引〉, 署“ 三 臺 山 人 仰 止 余 象 斗 言”。 版 心 題“ 全 相 八 仙 出 身 東 游 記”, 或“ 全 相 八 仙 出 身 傳” 或“八 仙 出 身 東 游 記” 或“ 八 仙 出 身 傳” 或“ 八 仙 出 處”, 或“ 全 像 東 游” 或“ 東 游”。 卷 上 題“ 新 刊 八 仙 出 處 東 游 記”?!靶?刊”卷 下 作“ 新 刻”。 署“ 蘭 江 吳 元 泰 著”,“ 社 友 凌 云 龍 ?!?, “書 林 余 氏 梓”。 分 上 下 兩 卷, 目 錄 僅 有 回 目, 而 不 記 回 數(shù)。 但 在 正 文 中, 自 第 四 回 至 二 十 九 回, 記 回 數(shù); 其 余 則 不 記 回 數(shù)。 回 目 單 句, 以 六 言 為 主。 書 末 附 錄:〈桂 溪 升 仙 樓 閣 跋〉;〈重 鍥 感 應 篇 序〉, 署“ 時 明 萬 歷 丙 申( 即 1596) 冬 朔 后 一 日, 大 唐 真 人 純 陽 呂 書 于 升 仙 樓 閣”、〈蓬 萊 景 記〉有“ 時 明 萬 歷 丙 申 秋 朔 越 十 日 癸 卯” 之 語?!葱?箴 張 日 熹〉 詩 詞 50 首、 聯(lián) 語 20。 此 本 據(jù) 日 本 內(nèi) 閣 文 庫 藏 萬 歷 年 間 余 象 斗 刊 本 影 印。 中 國 國 內(nèi) 無 此 書 的 明 刊 本?!?古 本 小 說 叢 刊》 中 此 題 與 天 一 出 版 社《明 清 善 本 小 說 叢 刊》 本 子 同 出 一 源。

    此 本 所 根 據(jù) 的 藏 本 與 中 華 書 局《 古 本 小 說 叢 刊》 所 根 據(jù) 的 藏 本 同 出 一 源, 即 日 本 內(nèi) 閣 文 庫 藏 萬 歷 年 間 余 象 斗 刊 本 影 印, 但 天 一 出 版 社 的 本 子 較 中 華 書 局 的 本 子 清 晰。
    作者:
    吳元泰
  • 女仙外史(全八冊)鈞璜軒刻本,一百回: 《女仙外史》,又名《大明女仙傳》、《石頭魂》,日譯本題名《通俗大明女仙傳》。清代呂熊著。呂熊(1640?~1722?),字文兆,號逸田。性獨嗜詩歌、古文及書法,博習不厭。足跡半天下,尋以舊著《外史》觸當時忌,乃歸吳門梅隱庵,年八十二卒。所著除本書外,尚有《詩經(jīng)六義解》、《明史斷》、《續(xù)廣輿記》、《前后詩集》、《本草析治》等。

    這是一部以明初”靖難之役“為背景,反映明初農(nóng)民起義女領(lǐng)袖唐賽兒事跡的長篇神魔小說。 書云矢狼星調(diào)戲嫦娥下界為大明燕王朱棣,嫦娥憤而投胎于山東蒲臺唐氏之家,即唐賽兒。月宮諸仙也先后前來輔佐。賽兒得天書寶劍,苦練成功,濟貧助弱,結(jié)識豪杰,準備起事。時,洪武崩,建文帝即位。燕王起兵南下,建文帝僧裝出逃,南京陷落,燕王即位。唐賽兒以勤王之名起義,攻陷青州、濟南。各路英雄聞訊來歸。劍仙聶隱娘、公孫大娘等也下界相助。賽兒率軍北上,燕王震驚,欲重禮聘賽兒為正宮,遭拒。幾番鏖戰(zhàn),唐賽兒一事正史有記載,但本書情節(jié)率多虛妄。
    作者:
    呂熊
  • 《七劍十三俠》一名《七子十三生》,是晚清俠義小說的代表性作品,在當時即被譽為“誠集歷來劍俠之大觀,稗官之翹楚”(江文蒲“初集”序)。作者唐蕓洲,號桃花館主,姑蘇人,生平不詳。此書分三集陸續(xù)刊行,各六十回,共一百八十回。初集六十回刊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江文蒲在為初集作的序言中說:“吾知是書一出,其不脛而走也必矣?!闭\如斯言,書刊行后“風行海內(nèi),幾至家置一編”(月湖漁隱“二集”序)。光緒辛丑(1901)正月,二集六十四刊行,與初集一樣,其“膾炙人口,甚至有手不釋卷者”(月湖漁隱“三集”序)。同年六月,三集六十回問世,讀者得見金豹,月湖漁隱贊其“筆墨之奇妙,驚人之怪事,尤較之初、續(xù)兩集有過之無不及也”(月湖漁隱“三集”序)。 《七劍十三俠》寫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間,賽孟嘗徐鶴(字鳴皋)等十二英雄(徐慶、羅季芳、一枝梅、狄洪道、王能、李武、楊小舫、包行恭、周湘帆、徐壽、伍天熊)聚義,各仗俠肝義膽、超群武藝,劫富濟貧,除暴安良,后在七子(七位以“子”命名的劍仙,即玄貞子、一塵子、飛云子、霓裳子、默存子、山中子、海鷗子)及十三生(十三位以“生”命名的劍仙,即凌云生、御風生、云陽生、傀儡生、獨孤生、臥云生、羅浮生、一瓢生、夢覺生、漱石生、鷦寄生、河海生、自全生)的幫助下,隨右都御史楊一清平定甘肅安化王朱寘鐇叛亂、隨僉都御史王守仁平定江西寧王朱宸濠叛亂,結(jié)果七子十三生與十二英雄各受封賞。書中所述安化王朱寘鐇及寧王朱宸壕作亂始末,系“據(jù)原史而增撰之”(月湖漁隱“三集”序),與史實大致相符。 《七劍十三俠》問世后,續(xù)作與仿作紛出,以至于在清末明初形成了一個武俠小說的新流派。這種既貫穿懲惡揚善的傳統(tǒng)俠義精神,又閃爍著劍光俠影、亦真亦幻的劍俠小說,不但以其“令人色舞眉飛、拍案叫絕”(江文蒲“初集”序)的奇妙筆墨影響了同代人的創(chuàng)作,而且對于五十年代興起的以金庸、梁羽生為代表的所謂“新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也有著直接的影響。
    作者:
    唐蕓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