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萬病回春》 足少陽膽經(jīng)脈歌∶

    作者: 龔?fù)①t

    足脈少陽膽之經(jīng),始從兩目銳 生,

    抵頭循角下耳后,腦空風(fēng)池次第行。

    手少陽前至肩上,交少陽右上缺盆,

    支者耳后貫耳內(nèi),出走耳前銳 循。

    一支銳 大迎下,合手少陽抵 根,

    下加頰車缺盆合,入胸貫膈絡(luò)肝經(jīng)。

    屬膽仍從脅里過,下入氣沖毛際縈,

    橫入髀厭環(huán)跳內(nèi),直者缺盆下腋膺。

    過季脅下髀厭內(nèi),出膝外廉是陽陵,

    外輔絕骨踝前過,足跗小指次指分。

    一支別從大指去,三毛之際接肝經(jīng)。

    此經(jīng)多氣而少血,是動(dòng)口苦善太息。

    心脅疼痛難轉(zhuǎn)移,面塵足熱體無澤。

    所生頭痛連銳 ,缺盆腫痛并兩腋。

    馬刀挾癭生兩旁,汗出振寒 瘧疾。

    胸脅髀膝至 骨,絕骨踝后及諸節(jié)。

    膽腑補(bǔ)瀉溫涼藥∶

    補(bǔ)∶當(dāng)歸、山茱萸、酸棗仁、五味子、諸酒、胡椒、辣菜、雞肉、烏梅。

    瀉∶柴胡、青皮、黃連、白芍、川芎、木通。

    溫∶干姜、生姜、肉桂、陳皮、半夏。

    涼∶黃連、黃芩、柴胡、竹茹、龍膽草。

    膽腑報(bào)使引經(jīng)藥∶柴胡、川芎(上行)、青皮(下行)。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