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外臺秘要》 寒熱瘰方一十一首

    病源此由風(fēng)邪毒瓦斯,客于肌肉,隨虛處而停結(jié)為瘰 ,或如梅李等大小,兩三相連在皮間,養(yǎng)生(出第甲乙針經(jīng)寒熱瘰 論黃帝問曰∶寒熱瘰 在于頸腋者,皆何氣所生。岐伯對曰∶此皆鼠寒熱中,未去而絕生死法死,見(千金廣濟療瘰 丸方。

    鸛骨 貍骨(并炙) 射干 玄參 升麻(炙) 青木香 沉香 犀角(屑) 丁香 羚羊角(屑) 丹參 甘草(炙各四分) 人參 沙參(各三兩) 獺肝(六分) 連翹(六分) 光明砂(二分研)

    上十七味搗篩蜜丸,以飲服十五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空腹服之。忌生冷、油膩、血食,并酢、熱肉、海藻、菘菜、粘食、陳臭、生血物等。

    又療瘰 方。

    連翹 射干 玄參 芍藥 青木香 芒硝 升麻 梔子仁(劈) 前胡 當(dāng)歸 甘草(炙)大黃(各二兩)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快利。忌同前方

    。(并出第五卷中)

    劉涓子療寒熱瘰 散方。

    貍骨(五兩炙) 烏頭(七分炮) 黃連(六分)

    上三味搗下篩,先食以酒服一錢匕,日三良。忌豬肉、冷水。(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療瘰 方。

    白僵蠶為散,以水服五分匕,日三十日瘥。(深師救急同)

    又方:于患人背兩邊腋下后文上,隨年壯灸之。

    又方:灸耳后發(fā)際七壯。

    又方:槲白皮(二斤)

    上一味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真珠砂方寸匕,和汁一升,旦向日服之,強行,須臾吐鼠出,三朝服良。

    又方:貍頭一枚炙,搗下篩,且白飲服方寸匕,日再服之。

    又方:野狼糞灰封上良。

    又療寒熱瘰 散方。

    連翹 土瓜根 龍膽草 苦參 黃連 栝蔞 芍藥 常山皮(各兩) 貍頭骨(一枚炙)

    上九味搗下篩,酒服五分匕,日三。忌豬肉、冷水。(翼集驗古今錄驗同一方云無貍頭骨加之名貍頭散余同并出第二十四卷中)

    救急療瘰 方。

    馬齒莧陰干燒灰,臘月豬膏和之,以暖泔清洗瘡拭干敷之。日三。(出第三卷中)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