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本草易讀》 苦瓠子瓤二百三十七

    作者: 汪讱庵

    苦,寒,有小毒。逐水通尿。消水腫浮腫,療鼻塞黃膽。消諸癰疽,兼療惡瘡。

    黃膽腫滿,取瓤如棗許,以童尿浸一時(shí)。取酸棗大,納兩鼻中,深吸氣,黃水出愈。(驗(yàn)方第一.)

    急黃病,苦瓠一枚,開孔,以水煮之,攪取汁,滴入鼻,取黃水愈。(第二。)

    水腫腹?jié)M,頭面洪大。取瓤捻丸如豆大,以面包煮一沸,空心服七枚,午時(shí)當(dāng)出水,忌咸物百日。又方取瓤炒末,每日粥服。(第三。)

    通身水腫,取瓤膜炒二兩,葶藶子五分,搗丸豆大,每五丸,日三。又同大棗丸服,每三丸。

    又小鮮瓠擰子,水煎發(fā)汗。(第四。)

    石水腹腫四肢瘦,同杏仁炒,丸豆大,每十丸,日三。(第五。)

    水蠱洪腫,用瓤一枚,水煎至可丸,如豆大,每米飲下十丸。(第六。)

    尿閉腫急,用子三十粒,土狗三個(gè),炒末冷水下。(第七。)

    風(fēng)痰頭痛,取膜汁,以葦管灌鼻,氣沖腦門,出惡涎即愈。干者浸汁亦效。以子為末吹入亦效。(第八。)

    赤崩白崩,陳瓢、蓮房同炒末,每水下二錢。(第九。)

    湯火傷,陳瓢燒灰敷之。(第十。)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jī)(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gè)。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guān)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qiáng)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dǎo)攻補(bǔ)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duì)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duì)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shí)、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lǐng) 而成書。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趙宜真
  • 作者:
  • 作者:
    羅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