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臣曰:痰雖生于脾胃,其實由腎陽虛損不能薰蒸脾胃,以致脾不納涎,而痰成矣。若腎陽強固,飲食入胃,皆化氣、化血、化渣滓,何痰之有?主治之法,濕宜燥之,燥宜潤之,火宜清之,寒宜溫之,食宜消之,虛宜補之,如斯主治,痰不難化矣。
濕痰,蒼白二陳湯加枳殼、桔梗。
燥痰,阿膠湯:阿膠、玉竹、元參、麥冬、花粉、陳皮、百部、桔梗、甘草。
火痰,潤下丸:半夏、南星、橘紅、黃芩、黃連、甘草。
寒痰,附子理中加茯苓、半夏。
食痰,枳術平胃散加苓、夏、麥、曲。
血虛生痰,四物合二陳湯。
氣虛生痰,補中湯加茯苓、半夏。
水泛為痰,八味地黃丸。
火沸為痰,六味地黃丸。
血變白痰,八仙長壽丸。
統(tǒng)治痰證,二陳湯。濕痰加蒼術、白術;熱痰加芩、連、石膏;風痰加南星、白附、姜汁、竹瀝;寒痰加炮姜、肉桂;食痰加枳實、南查、麥芽、神曲;老痰加枳實、海石、芒硝;血虛生痰加生地、當歸;氣虛生痰加參、芪、焦術;痰在脅下宜白芥;痰在四肢宜竹瀝;在皮里膜外宜姜汁、竹瀝。
斬諸痰法,無論在經在臟,及各飲證,斬關丸:制硫磺五兩,生白術、生附子、肉桂、半夏、白蔻、吳萸、花椒、雞內金各一兩,研末,丸服。
中醫(yī)飲食營養(yǎng)學是在中醫(yī)理論體系的指導下,應用食物來保健強身,預防和治療疾病或促進機體康復以及延緩衰老的一門學科。本課程主要由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尤海燕老師主講,國訊醫(yī)藥網(wǎng)絡科技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制作而成。 整個課程包括上篇總論和下篇各論兩部分,上篇主要為中醫(yī)飲食營養(yǎng)學的基礎理論,共四章;后篇主要講述各種飲食的臨床應用,分為十二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清臣曰:痰雖生于脾胃,其實由腎陽虛損不能薰蒸脾胃,以致脾不納涎,而痰成矣。若腎陽強固,飲食入胃,皆化氣、化血、化渣滓,何痰之有?主治之法,濕宜燥之,燥宜潤之,火宜清之,寒宜溫之,食宜消之,虛宜補之,如斯主治,痰不難化矣。
濕痰,蒼白二陳湯加枳殼、桔梗。
燥痰,阿膠湯:阿膠、玉竹、元參、麥冬、花粉、陳皮、百部、桔梗、甘草。
火痰,潤下丸:半夏、南星、橘紅、黃芩、黃連、甘草。
寒痰,附子理中加茯苓、半夏。
食痰,枳術平胃散加苓、夏、麥、曲。
血虛生痰,四物合二陳湯。
氣虛生痰,補中湯加茯苓、半夏。
水泛為痰,八味地黃丸。
火沸為痰,六味地黃丸。
血變白痰,八仙長壽丸。
統(tǒng)治痰證,二陳湯。濕痰加蒼術、白術;熱痰加芩、連、石膏;風痰加南星、白附、姜汁、竹瀝;寒痰加炮姜、肉桂;食痰加枳實、南查、麥芽、神曲;老痰加枳實、海石、芒硝;血虛生痰加生地、當歸;氣虛生痰加參、芪、焦術;痰在脅下宜白芥;痰在四肢宜竹瀝;在皮里膜外宜姜汁、竹瀝。
斬諸痰法,無論在經在臟,及各飲證,斬關丸:制硫磺五兩,生白術、生附子、肉桂、半夏、白蔻、吳萸、花椒、雞內金各一兩,研末,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