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證名。流注病之一種。指發(fā)生人體肌肉深部之膿瘍。其病因為跌仆損傷,或產后惡露未盡,以致經絡,濕熱毒邪乘虛而入,結而為腫,發(fā)為本病。癥見初起局部腫脹,觸之堅痛,患處皮色微紅或青紫;繼而皮色焮紅灼熱,并可向周圍蔓延,同時伴有惡寒發(fā)熱,骨節(jié)疼痛等全身癥狀。患處日久成膿,破潰膿盡收口而愈。治宜行氣,活血,解毒。亦須辨證施治。因跌仆損傷所致者,宜服散瘀葛根湯;產后瘀血所致者,宜用通經導滯湯加減;若膿成則應及時切開引流,余可按癰疽潰后治療。相當于肌肉深部膿瘍。
(公元 1830 年)清.王清任(勛臣)著。二卷。作者從訪驗尸體后所見,提出對于臟腑解剖的己見。并載自定義方劑、及附方論。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病證名。流注病之一種。指發(fā)生人體肌肉深部之膿瘍。其病因為跌仆損傷,或產后惡露未盡,以致經絡,濕熱毒邪乘虛而入,結而為腫,發(fā)為本病。癥見初起局部腫脹,觸之堅痛,患處皮色微紅或青紫;繼而皮色焮紅灼熱,并可向周圍蔓延,同時伴有惡寒發(fā)熱,骨節(jié)疼痛等全身癥狀。患處日久成膿,破潰膿盡收口而愈。治宜行氣,活血,解毒。亦須辨證施治。因跌仆損傷所致者,宜服散瘀葛根湯;產后瘀血所致者,宜用通經導滯湯加減;若膿成則應及時切開引流,余可按癰疽潰后治療。相當于肌肉深部膿瘍。